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正文

女排将军陈招娣的最后半个月,一向坚强的她对女儿说:要不别治了

  • 情感
  • 2024-12-17
  • 76
  • 更新:2024-12-17 02:42:01

沿着杭州城北的320国道,在郁郁葱葱的半山风景区下,有一个叫做“水洪庙”的地方。

去年和今年的4月1日,杭十中都组织了师生来到这里,沿着蜿蜒的公路走上安贤园,直到陵园山腰,一座树立在道路旁两三米远的半身雕像处。



雕像是一名一手扶腰,一手抱着排球的女将,底座的墓碑前后,也立着排球形状的座脚。前来拜祭的师生们除了鲜花之外,还必定要将一个崭新的排球放到墓座中央,才算完成了今年的探望。

这位安息在此的前辈,就是杭十中1971届校友,40年前以“五连冠”横扫世界,威风凛凛的老女排之一,“女排将军”陈招娣。

今年是陈招娣去世的第9个年头。



病床前头话女排

2013年2月,著名女排教练朗平率领自己执教的广东恒大队来到北京,参加全国女排联赛甲A赛事。

一场比赛日之后,朗平抽空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一间病房,床上躺着的,正是重病在身的老队友,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陈招娣。

一见到郎平的面,陈招娣第一句话是:“我昨天看你的比赛了”“你应该这么这么打,不能那么那么打…”

郎平对此很是震惊,她知道陈招娣的病情并不乐观,本来打算带着一肚子安慰的话来探望,没想到一谈到排球,陈招娣的活力又和健康时一样。



“你都病这么重了,怎么还看比赛?”郎平问道。“你们的比赛,我都看。”陈招娣干脆利落地回答说。

陈招娣为何如此关注郎平的比赛?难道仅仅只是因为她是朗平曾经住在同一个宿舍里的前辈兼队友,像今天一样手把手地教导郎平,使她得以在载入史册的“老女排”名单之中,占有一席之地?

朗平知道,陈招娣的心里还有一件不需要说出口,就已经托付给郎平的大事。

朗平回到中国执教广东恒大是在2009年。

而就在前一年,在中国人家门口举办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万众瞩目的中国女排不幸败在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手下,仅仅取得第三名的成绩。



一时间郎平被推到风口浪尖,争议四起。当时陈招娣就在奥运现场,作为特邀嘉宾一起解说女排比赛,当然也亲眼目睹了令自己无比心碎的一幕:老女排的辉煌,面临着后继无人的严重危机。

奥运结束后,朗平没有续签与美国队的合同,直接回国为俱乐部执教。

4年后的伦敦奥运会,这场危机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进一步加深,中国女排竟然又输给了上一届的手下败将日本队,名次滑落到第五名。担任特邀评论员的郎平不甘和失望都写在了脸上。



在这中国女排“存亡危急之秋“,女排领导反复多次向朗平发去邀请,希望她能重新出山扭转乾坤,但因为重重顾虑,朗平一直没有做出决定。

直到探视结束,朗平才发现在两人谈话之间,陈招娣一个字也没有说到自己的病情,满心满眼,她说的都是女排比赛中训练战术的不足。

话虽未明说,陈招娣的心思已经明白无误。距离下一届奥运会还有3年,陈招娣把希望都放在了朗平身上。



失约的春天

陈招娣和朗平之间这场对话的直接见证者,是陈招娣的女儿郭晨。

除了郭晨,谁也难有这样的危机感:看似功成名就,英姿飒爽的母亲陈招娣,其实生命远比一般人要脆弱得多。

陈招娣曾经告诉女儿,“我给你争取了20多年,要不然,你可能在很小就没有母亲。”这不是母亲故意吓唬她。

陈招娣怀上郭晨是在1986年,她在四川训练女排的过程中。但是比孕检结果更早几年拿到手的,是一份“类直肠癌“的诊断书,这个绝症陈招娣的父亲、哥哥、姐姐都得过。



陈招娣得知自己患上癌症之初,知道是家族遗传,再加上训练积累下来的一身伤痛,她也起过放弃的念头,就此彻底解脱。

病痛和死亡不能吓倒陈招娣,唯有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她亲自执教带队的中国女排取得第七名的耻辱,才让她觉得好像“死过了一会。”

除此之外,她向来无所畏惧。

女儿的到来改变了这位女汉子的念头,母亲的本性让陈招娣重新选择积极接受治疗,把郭晨健康平安地生下来。



1998年,顽固的直肠癌再次来袭,万幸那次的手术很成功,郭晨在童年成长过程中,除了知道母亲自打排球时代形成的严重腰伤和一次手腕骨折之外,并没意识到潜伏在母亲身体深处的恶魔。

看完2012年令人揪心的奥运会,陈招娣突然在当年11月回了一趟老家杭州。在杭州一家报社当摄影记者的侄女陈素琴趁机对姑姑做了一次采访。和陈招娣从小一起长大的小姐妹王美根等在茶室与老友相聚聊天,回忆童年时光。

陈素琴知道姑姑身上有各种病,姐姐郭晨告诉她,对姑姑恢复很有期待,于是在杭州关心陈招娣的人们放心了。



亲朋好友们等着来年春天再和陈招娣在家乡团聚,自从郭晨的外婆去世之后,这是陈招娣每年雷打不动的传统。

但是2013年的春天,王美根和朋友们没有等到陈招娣回到杭州,也没有收到年年不断的贺岁卡。

“只希望今天的决定是对的,只希望她能好,不想看到她难受。”2月18日,看着母亲难受的病容,郭晨做出了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送母亲入院积极治疗。

当年逃过手术的癌细胞卷土重来,而且这次它们已经演化成了无药可救的绝症:肝癌晚期。



排球女将的最后时光

入院仅仅5天,病情的剧烈反复变化就快要把郭晨压垮。

起初女儿强忍着悲伤,不敢在陈招娣面前落泪。可是在母亲病情恶化的时候,脆弱的郭晨终于觉得自己“好没用”,忍不住当面放声大哭。

“我要战胜它们,我不要放弃”陈招娣在清醒的时候,会坚定无比地告诉女儿自己坚强的态度。

人人都说绝症难治,陈招娣就把病痛当作年轻时候的排球赛场。她的青春,是在流汗、疲劳、伤痛中度过。

她记得初到北京训练的1971年,她为了尽快从青训队中脱颖而出,曾经主动加练了整整一夜垫球,事迹后来被写成文章,选入浙江省的语文教材。



她加入八一女排之后的1978年,在一次全国联赛上,她为了团队以及国家的荣誉,不顾左臂桡骨断裂受伤坚持比赛,赢得了“独臂将军”的美名。

1981年载入史册的女排世界杯对日本队决赛,陈招娣的腰在同一部位被连续撞击两次,她依旧在比赛中一声不吭,夺冠之后才允许队友们搀着她走上领奖台。

她的青春并没有白白流过,她既是一名坚强的运动员,也是一名钢铁战士。

得益于陈招娣本人的坚决配合,在药物治疗下,她的身体状态一度出现好转的势头,女儿欢天喜地地记录“她的斗志回来啦,我的心情也好很多,加油。”

郭晨寸步不离地陪在病床边,数着手指等待母亲出院的那一天。



与陈招娣分别之后,朗平依然想着国家女排对自己的盛情邀请,只是因为现实中的各种因素,这个决心实在太难下了,下一次见到陈招娣的时候,她究竟该做出什么样的回答呢?

可惜当郎平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她没有意识到,留给陈招娣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2013年3月7日,病情才刚刚稳定了几天,陈招娣的多项指标突然开始恶化,陷入昏迷。手足无措的郭晨急得不停抱怨自己“怎么突然就这样啦,昨天还好好的,为什么,我没有不乖啊,我很乖的,快点好起来。”



在急救过程中,剧烈的疼痛让陈招娣无意识地紧紧咬住嘴边的一只手,却没想到那是她最疼爱的女儿的手。

陈招娣把女儿的手咬得生疼,但郭晨丝毫不怕,母亲把自己咬得越痛,她就越能感觉母亲自己身上十倍百倍的痛苦,郭晨忍着一声不吭,只希望母亲能够挺过去。

从这一次昏迷开始,郭晨就一直守护在陈招娣身边,不分白天黑夜不离开病房。

她回忆起,母亲曾经和她讨论过自己的病情,即使一向要强好胜的陈招娣十分渴望战胜癌症,重新回到排球和工作中,她也不得不面对黯淡的未来。

当时不愿接受现实,又实在无计可施的郭晨对母亲发了火:“你告诉我,我要怎么样?”“我不想你难受”陈招娣对女儿这么说。



但是如今陈招娣躺在病床上一天比一天恶化,一天比一天难受,体重几乎一天就减轻一斤,拼尽所有精神力量和病痛斗争了整整半个月之后,3月22日,她再次陷入了昏迷。

这一次从昏迷之中短暂醒来,陈招娣对自己的命运已经有了清晰的感受,身体最痛苦的时刻,她失去了继续斗争的勇气,以平生第一次认输的口气对女儿说:“要不别治了”,回家疗养,直到安安静静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郭晨和父亲、丈夫却无法做出这个决定,自3月22日开始,陈招娣的昏迷越来越频繁,且事先毫无征兆,所有人都只能在莫名其妙的焦虑中干着急。

3月30日,陈招娣出现严重昏迷难以清醒,而仅仅4天之后,她就将迎来女儿26岁的生日。



郭晨在病床边哀求母亲“我现在的要求不高,你可以睡觉,不理我,但是请在四天后醒来,陪我好吗?”但她在第二天却拿到了医院正式向陈招娣下达的病危通知书。

4月1日下午13时50分,陈招娣在病危中被推进手术室,郭晨看着医生们拼命抢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终究没有出现奇迹。

15时许,郭晨在媒体上发布消息:“妈妈走好,那个地方没有疼痛,没有疾病,只有开心,还有两天我就26岁了,你又一次骗我,我不恨你,我依然爱你,妈妈我爱你。”宣告女排传奇,体育界第一位女将军陈招娣因病去世,年仅58岁。

与陈招娣一起创造“五连冠传奇”的老队友们等,以及陈素琴和杭州亲朋们,第一时间得知了这个不幸的消息。



强行关闭的礼堂

4月5日天不亮,在天坛饭店里,齐聚着难忍悲痛的一群老阿姨们,她们是孙晋芳、张蓉芳、郎平、周晓兰、陈亚琼、曹慧英、杨希、张洁云、周鹿敏、朱玲、梁艳,加上刚刚去世的陈招娣,这就是1981年在日本名扬世界的“老女排”完整阵容。

她们谁也没有料到,仅仅58岁,陈招娣成了第一个永远离队的人,这支队伍从此再也凑不齐了。

陈招娣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东礼堂举行。虽然葬礼预定要在上午10点开始,7点不到,老女排队友们已经赶到了礼堂,她们集体准备的,一个用黄白菊花扎成巨大的排球写着“81年老女排敬献”,摆在正门最中间。



当过8年女排教练的陈忠和和一些前中国女排队员们纷至沓来,把排球管理中心安排的大巴车塞得满满当当,中心工作人员只好把自己的位置让出来。

因为陈招娣属于解放军八一队,八一女篮名将郑海霞,男篮名将王治郅也专程赶来吊唁。

2001年前后,王治郅曾经赴美加入职业篮球发展,后来却因为一场误会迟迟无法归国,是当时担任总政部文体局长的陈招娣多方奔走,亲自联系王治郅的父母。

并为王治郅免去了可能遭受的严重处分,使得他能在2006年没有后顾之忧地顺利回国。

在葬礼现场,王治郅的情绪很低落。“希望陈大姐一路走好,老女排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精神意志在激励和鼓励我们,我们要好好向她们学习!”



“可惜,可惜”除了这些与陈招娣相关的人员,郭晨看见许多走过的路人见到母亲的遗容,纷纷主动停下来,要了花束和照片,加入悼念的队伍。

10点刚过,正式追悼仪式开始,一位70多岁的退休老人带领队伍进入了大厅,他突然转头对身后说了一句:“别掉队,都跟上,别哭”。

话音未落,身后的老女排队员们立即情绪崩溃,放声痛哭。

老人就是原国家体育总长、老女排的功勋教练袁伟民,《苦练》课文中给予陈招娣无情训练的人是他,1981年为了打败日本,允许陈招娣穿着他昂贵毛衣在有刺的地板上翻滚的人也是他。



袁伟民的那句话,是当初每个女排队员每天都要听无数次的口头禅。

早已超过了预定的时间,主动加入纪念队伍和东礼堂的群众们还是越来越多,礼堂管理人员不得不强行把门关闭,郭晨泣不成声,她这才意识到,母亲是多么伟大让人热爱,她深深感谢所有人。

从陈招娣葬礼回来,郎平立即做出了接手女排主教练的邀请。2013年4月25日,郎平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郎平率队成功夺冠,对故友临终的托付,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2014年4月1日,陈招娣逝世一周年,郭晨和曹慧英阿姨,亲朋故旧,来到杭州半山安贤陵园,亲手将母亲的骨灰安放在故乡她的雕像之下。



骨灰盒里有不少钢钉,都是陈招娣生前多次手术打进去的,直到生命结束火化完,才残酷地呈现在郭晨眼前。

这一年,陈招娣祖籍绍兴市档案馆加入了她的展厅,在父亲劝说下,郭晨同意捐献了大量宝贵资料。

因为训练实在太辛苦,在老女排的后代中,很少有人再从事母亲的事业。

郭晨是唯一一个继承了母亲衣钵的人。陈招娣起初也不愿意她打排球,但看到女儿是真喜欢,也就不再阻止加以支持。她加入了母亲待过的八一队,是一名沙排运动员。



陈招娣去世9年以来,郭晨无时无刻不在怀念母亲,同时也在更努力上进,成了国家级裁判。

2021年9月2日,郭晨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张孩子周岁的纪念照,通过技术处理,她在照片中加入了母亲美丽的英姿,写道“以后只能用这种方式和您合照了,希望您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