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正文

纪实 | 李朝全:2020年春在武汉

  • 娱乐
  • 2024-12-13
  • 81
  • 更新:2024-12-13 01:56:30

2020 2 月下旬至 3 月底,受中国作家协会的委派,知名报告文学作家李春雷、纪红建、曾散和我组成了一支战疫报告文学作家小分队,深入全国新冠肺炎疫情的“震中”湖北省武汉市,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采访创作活动。

左起:曾散、李朝全、李春雷、纪红建

“大连”要回家了

2020年3月11日,星期三,武汉,晴,抵汉第15天

3月11日零时,央视新闻播出了对误入武汉城无奈到医院当了清洁工的大连志愿者小强的一个专访,屏幕上把他的名字打出来了,叫蒋文强,与我当时采访时猜测的果然一样。

在访谈中,小蒋回忆了进入病房的第一天。他非常紧张,进去时感觉口罩边上有一丝丝风透进来,他非常害怕,不停地向护士请教,护士告诉他有一些风从防护镜渗透进来是正常的,只要不拿手去触碰眼睛和身上的部位,是可以安全无忧的。他到病房里收拾垃圾,刚伸手去拿饭盒,就碰到了黏糊糊的液体的东西。心里想:糟糕,这下我要被感染了!好心的护士姐姐告诉他:不要怕,只要做好消毒就可以保证没有事,记住每一回出病房随时做好洗消,无论碰没碰东西出来后都要做好消毒,同时记住,在病房里不要用手去碰身上的衣服或任何地方,只要做到这些,就可以防止病毒感染到自己。

护士姐姐们给了他很大的帮助。经过医生的心理辅导和护士的鼓励帮助,小蒋慢慢地变得不那么畏惧了。性格乐观开朗的他开始和患者有说有笑。26日,他照护的一个女患者治愈出院,这让他感觉到这个病是能够治好的,因此心态也变得更加放松。

再后来,他就在自己的衣服上写上“大连志愿者”。他照护的一些患者看到他衣服上写着“大连”,就对他说:你那么远的人,还跑到我们武汉这么危险的地方来支援我们,真是感谢!后来患者知道了他的经历,都很感动。小蒋也慢慢地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也愿意和患者聊天。护士姐姐们有一些体力活,都经常叫他帮忙。大家彼此相处愉快。她们了解了他的奇幻经历后,都说他是演了一场武汉漂流神剧,都很同情他,也很关照他。

医护人员给患者鼓劲

3月11日上午,大连援鄂医疗队刘医生开车到医院来找到小蒋。刘医生和武汉市第一医院沟通协调,决定让小蒋离开医院。11日上午,医院给他做了CT检测非常正常,下午再做一个核酸检测,一切正常,小蒋经过隔离就可以正式离开医院。他和鼓楼医院的护士姐姐们依依不舍地告别。有位护士说:我们还没离开,你怎么就离开了呢?小蒋说:我到南京去找你们。护士回答:到马林广场等着哦。

就这样,小蒋即将结束他在在武汉市第一医院为期近一个月的清洁工志愿者生活,或许,很快他就能回到亲人身边。祝愿他一路平安!


百善孝为先 

2020年3月13日,武汉,晴,抵汉第17天 

从她的朋友圈上,看到那个微博名叫“阿念2020年很幸运”的女孩康复出院的消息,真心替她感到高兴。为了救外婆,2月17日她特意从救治轻症患者的方舱医院转入火神山医院去陪护外婆。然而天不慈怜,她的外婆还是于3月6日撒手人寰。

祝愿靠年轻人的康复力,阿念能完全恢复。百善孝为先,这样一个懂得孝敬长辈的小女孩,一定是个心地善良的人,祝愿她平安快乐!

风雪中转运物资

昨天帮助春雷查询到了武汉女孩李蓓的电话。在网上搜索找不到电话,后来我又在微信里进行搜索,居然还能找到当初她发出的求救信,上面有她的手机号。医院一床难求,2月2日李蓓的求救信发出后,有关方面伸出了援手,2月4日,李蓓的父亲住进了医院,母亲和她自己也先后住进了院。不幸的是,她的父亲于2月10日病逝。为了让母亲安心治病,她每天都要登录父亲的微信号向母亲报平安。如今,她的母亲已康复出院,李蓓也将病愈回家,她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母亲,怎么告诉她父亲已经不在了的事实……

春雷说自己要写一部书,名字就叫《蓓蓓的武汉》,将来还要改编成电影。


敲锣救母 

2020年3月14日星期六,武汉,晴,抵汉第18天 

今天,春雷联系上了李蓓,并同她聊了很久,得知她已治愈还在隔离观察中,令人欣慰。春雷感觉这女孩的故事很典型,相信能写出一篇好作品。我又跟他讲了敲锣救母女孩李丽娜的故事:

李丽娜通过视频聊天发现母亲病倒了,紧忙赶回家照料,然后带着她奔走于各个医院。CT显示母亲病重,但却做不了核酸检测,医院也没有床位,就让她在家服药隔离观察。母亲的症状越来越严重,百般无奈,在2月8日元宵节之夜,李丽娜找出了家里的脸盆,在阳台上大声地敲打求救。邻居报警,警察来了,站在楼下喊话,让她别敲了,马上就有人来帮她。就这样,2月9日晚有关方面终于想方设法安排其母住进了医院。母亲得救了!今天,其母痊愈出院。李丽娜是一个有着体面工作的白领,但是她说,自己那时也顾不上脸面了,一心只想留住母亲;现在,她终于可以继续做一个孩子,因为母亲还在!

 

他太敬业了

2020年3月15日,星期日,武汉,晴,抵汉第19天 

天气逐渐热起来了。中午在酒店院子里散步,穿着毛衣晒太阳居然都微微出汗了。真是春阳和暖。酒店院子里的各种树木、灌木都已长出嫩芽,小松树居然开出了淡黄色的小花,那些不知名的灌木就在去年凋谢的紫色花骨朵上又绽放出了新的蓓蕾。两株枇杷结的果子也在一天天长大。生命就是如此神奇,任何变故都挡不住它的生长,枝繁叶茂,花开果结。

医护人员和出院患者相互鞠躬告别

今天和出版社朋友谈及尹社长得病的事,我这才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他是1月20日携家人去山西长治探亲,没想到22日就犯病,然后,其岳父、小姨子和儿子都被感染了。他们随即被送到太原治疗,如今已全部康复。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实在为他倍感庆幸。

让大家特别感慨的是,一康复,尹社长便打电话给各位同事布置工作,也给我打来电话询问有无合适的战疫题材作品可以推荐。要知道,他可是刚从鬼门关上走了一趟回来的啊,不能不说他是太敬业了!——或许,正是这种对于事业和工作的执着热爱,支撑着他度过了最艰难的与病魔搏斗的时期。


为历史留影

2020年3月16日,星期一,武汉,晴转小雨,抵汉第20天 

今天《文艺报》在第2版整版发表了我的武汉日记《逆行记》上半篇,许多朋友看到了纷纷来信来电问候,都非常关心我们在抗疫前线的状况,都替我们担心。其实,有时候“震中”反而是最平静的,就像火焰中心的温度反而不是最炽热的一样。

武汉的确诊病例已经连续第3天保持在4例。中午时听曾散说,湖南援鄂医疗队明天就要乘高铁返回了。于是,下午时我专门打电话询问宣传组,但是宣传组的答复是还没有关于我们返回的安排。武汉和湖北的疫情已得到根本扭转,许多援鄂医疗队在休整之后已无新的任务安排,因此将逐步安排返回。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提出,要安排援鄂医疗队分期分批返程,同时提出,要有序地安排滞留湖北和武汉地区的人员返回,以及滞留外地的武汉、湖北人员返回。晚上和朋友们讨论此事,大家都较乐观,我们应该在两周左右就可以返回了。

吃完晚饭和《光明日报》的朋友聊天,有一位摄影记者他已经给将近1000名医护人员拍了照片,包括江苏医疗队300名,浙江,上海,陕西和北京的协和医院、中日医院等医护人员。全国各地援鄂医护人员总数42000多名,按照宣传组的要求,要给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拍照留念,而摄影记者一共40余位,平均每人就得拍摄1000多名。将来,这些影像可以作为一种国家记忆和历史档案,彰显这些为抗疫作出贡献的医护人员,尤其是那些以身殉职的英雄。他们是我们时代值得表彰和倡导的英雄,他们对于工作的敬业尽职,他们的大无畏精神,他们的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都是值得全社会大力推崇的。


今天,我们都是武汉人

2020年3月17日,星期二,武汉,晴,抵汉第21天

从昨天起,援鄂医疗队陆续离开返回。在送别时,无论是武汉、湖北当地医护人员还是援鄂医疗队成员,大家都非常珍视曾经的并肩作战这份一生中可能只有一次的情分,大家热烈地拥抱,互赠纪念礼物,许多人都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曙光在前,胜利在望,曾经的战友就将挥手告别踏上归程,能不令人伤感怅惘吗?然而,这眼泪,这些告别的话语,都是激动的感激的真情的流露。

在送别的报道中,最常看到的一句感谢的话,是:谢谢你们曾为武汉拼过命!

诚然,这是一种过命的交情,一种生死的情义。这些白衣战士全都是一心赴救,无惧生死。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立下军令状,递过决心书,甚至偷偷写下过遗嘱。而且,令人悲痛的是,他们中还有一位烈士,他叫王烁,因为一个酒后驾驶的司机,他把自己青春的生命永远地留在了湖北……

今天,我们都是武汉人!

此时此刻,我们正站在武汉这个中国的地理中心位置上。在这片热土上生活着的,是我们无法分割的兄弟姊妹,是我们血浓于水的骨肉同胞。我们来到武汉,就是要同武汉的乡亲百姓共渡难关共克时艰。武汉,是一座打不倒、摧不垮的英雄城市。武汉人民,是一群英勇无畏、襟怀家国的伟大的人。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武汉人经历了太多太多,流的泪太多太多,受的苦与难也太多太多。然而,受苦受难的人最终都会得到祝福,遭遇不幸的人最终都会获得慰藉与安抚,因为今天,14亿中国人和武汉人站在一起,14亿人都把关切的目光投向这里。中华民族绵延传承了五千多年的文明,五千多年紧紧抱在一起的各民族大团结,最终将引领我们赢得这场战疫的胜利。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武汉的朋友很关心我们。蔡家园和刘诗伟都打来电话坚持要来看望我们。刘醒龙主席因患眼疾未能出门,也送来了诚挚的问候,并且希望能够帮到我们。醒龙告知,他因为眼睛不好,1月15日-20日连续多次前往医院看病,那时一点儿防护都没做。好在,侥幸的是他没有事。即便如此,他还是一直坚持已经服用了45天的连花清瘟。在家期间,他还写了两首歌词,其中一首名字叫《如果来日方长》,由作曲家谱曲,歌手演唱,很多朋友都听得热泪盈眶。——这,大概也是一名不得不宅在家里的作家,可以为这场战疫所奉献的绵薄之力吧。  


90后挑重担

2020年3月21日,星期六,武汉,多云转大雨,晚上响惊雷,抵汉第25天

曾散和纪红建很勤奋,一直在外面采访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清洁工。今天下午,红建去同济医院采访了清洁工。他要写一部全面反映大战疫的长篇报告文学,已经采访了许多警察、医院,现在需要补充采访医护人员和清洁工,以便较为完整地反映这场抗疫战争。

曾散晚上回来说,下午去采访一位91年出生的女孩,在社区担任支部副书记,因社区一把手、三把手都确诊或疑似了,结果仅剩下她一个人带着几个人管理着一个1.8万人的社区。那些天真是把她累趴了。她平生第一次守着一个脑梗死亡的老人度过了几个小时,数次目睹死亡,还遇到了一些不讲理的人。后来,担心她患上了忧郁症,特地派人来接替她的工作,并强迫她休养十二天。现在,她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这还是一位90后的女孩,这次抗疫不要说她没经历过,就是绝大多数的人此生也都没有经历过。况且,这个女孩一下子就被推到了最前台,挑起了最重的担子!

谁都不易,尤其是在灾难袭来时。那些负重前行,那些雪地抱薪,那些深夜提灯的人尤为不易。希望大家彼此多些体谅多些理解,希望社会人心多一些温暖、善良、爱和美好。

医用物资

晚饭后,果然如天气预告一样,响起了今年第一声春雷。然后,伴着声声响雷,下起了大雨。季节已经转换,天气已经变暖了,住院疫情快些过去,人间重回平安。

说到春雷,春雷竟然背起了一首古诗: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这是清代诗人张维屏写的《新雷》。——好一个“只待新雷第一声”!我以为,这可能也是春雷的自况吧。元代剧作家王实甫写的《西厢记·长亭送别》中有词“从今经忏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因古代进士试于春正、二月举行,故古人以“春雷第一声”代指称中第消息。或许这是春雷名字由来?不知确否?


风险依旧存在 

2020年3月22日,星期日,武汉,多云,抵汉第26天 

今天报告,武汉和湖北已连续四天新增确诊、疑似和累计疑似病例均为零。近日偶有报道,治愈出院的新冠患者也有一些复阳的病例,甚至有一家三口出院后都复阳的。另一方面,境外输入病例每天都不算少。这两方面的病例,可能都存在着一定的传播风险,因此,现在还没到松口气的时候。

今天注意到志愿者“大连”将于近期随大连援鄂医疗队回到大连。临行时,有关方面还送给他一只大旅行箱。

朋友圈里有高校老师发布了武汉大学的樱花照片,很美,独自寂寞地绽放,落英遍地,杳无一人。

 

战疫中的温馨与美丽

2020年3月23日,星期一,武汉,晴,抵汉第26天

看到昨天徐州援鄂医疗队离汉时的告别场面,感觉很温馨。当武汉交警集体立正向医疗队敬礼时,徐州的女护士们突然冲了出来,大声问:有没有未婚的,我能带走一个吗?

是啊,一个个警察都年轻英俊,身材挺拔,难怪会引得来自千里之外的女神们的青睐。

由此回想起曾散前些天去采访过的田芳芳。

2月25日,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正在武汉支援方舱医院的湖南护士田芳芳用一张白纸写下了自己的心愿:“希望疫情结束后国家给我分配一个男朋友。”当记者问起她为何做出这样的表白时,这个直爽的湘妹子回答:“我有个同事,她在衣服上写了一个‘我要找个男朋友’,我就说我也写一个。”

据了解,田芳芳第一个报名支援武汉,不仅仅因为她是单身,还因为家人的支持。“当年我爸爸参加了抗击非典工作,从经验来看,只要防护做到位了,注意一下院感,基本上问题不大。”

田芳芳的求爱表白发出后,许许多多的警察、军人、快递小哥都纷纷响应,愿意做她的男朋友,等待她的选择。

昨日,广东医疗队员返回广州,下飞机时一群女医护人员如同小鸟一般飞向迎接自己的同事,人道是,就像听到下课铃响冲出教室的孩子们。她们实在是太可爱了!

医护人员为自己加油

生与死,人们都愿意选择生;恙与康,谁都会选择康;而爱和美,则是每个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的东西。时间不朽,爱亦将不朽。人世间正是因为有了这份情,这种爱,才让人类彼此相亲,绵延百万年而不绝于世。而对于爱和美的追求,则是人之常情。差别的只是大胆地表白和委婉含蓄地表白而已。

在战疫这场与病魔较量、与时间赛跑的生死场上,爱被发扬到了极致。在这里,不仅有陌生人之间的温情与关爱,有战友之间的情谊,有同胞之间的情义,也有父母对于子女的慈爱,有兄弟姊妹之爱,还有男女爱情。万物皆可朽,唯爱与善能永存!


等待回家 

3月24日,星期二,武汉,多云,抵汉第28天  

昨天晚上,得知北京市让登记滞留武汉拟返京人员信息,看来很快就可以回家了。但是,我们同行的另外三位作家怎么安排,作为领队,我不能自己一个人先跑回去。这事还得需要中央指导组宣传组来协助安排,最好是我们四位同时离汉。

晚饭后,在院子里碰到外出采访一道回来的红建和曾散。今天他们去了很远的地方,说是都到了孝感市边上。曾散去采访一个派出所,回来时看到他新理了发,我问他在哪里理的。他说是在一个无疫情小区里,一位理发师在广场上给人理发,理发的人也戴着口罩。理完发,没法洗头,自己回去洗。他告诉我理一个发20元,倒是不便宜。但是如今这个特殊时期,能够出门来给人理发还是要冒着风险的,看来理发师也是能挣一点是一点吧。

昨日,武汉新增病例1例。希望能够彻底控制住疫情反弹,绝不能让死灰复燃。

 

谁都不容易

2020年3月25日,星期三,武汉,多云转雷阵雨,抵汉第29天 

每天早晨,人还在睡梦中,总能听见窗外的鸟鸣啁啾,布谷声声。武汉的早晨是宁静的,没有喧哗,没有嘈杂,世界安好。水神客舍院子里的灌木新发的嫩芽一点点地从嫩黄、淡紫到变绿,那棵茶花一朵朵红艳艳地绽放,然后凋零。东湖岸边,依旧杳无一人,烟波笼罩,舟渡无人。

今天开始,武汉的公交车恢复了。湖北三座机场航班恢复,武汉以外的城市列车客运恢复。生活秩序正在回归,人们的生活或许也将逐步恢复正常。或许很快人们的生活就将回到疫情之前,回到过去,一切如常。

前天在京心相助微信公号上登记了我个人的返京信息,今天一早就接到了赵家楼社区工作人员的电话,详细询问返京信息,提醒我及时告知并做好返京隔离。

湖北作家普玄发来微信告知,在老家襄阳的母亲不慎摔倒骨折,他必须赶回去照料。父亲去年骨折,才刚能下床行走。如今母亲又骨折了,这该如何是好?他希望通过单位协调设法拿到一张离汉通行证。然而最终还是没法如愿。无奈,他只好安排姐姐帮助照料父母。

有年迈的父母可以服侍,这是个人修行得来的福气。而在父母最需要时能够及时出现陪侍左右则是为人之子的一大幸事。

做人真难。普玄真不容易,儿子患有自闭症,不得不交给亲人帮助照看。而此次武汉抗疫,他竟能积极参战,殊为不易。离汉通道关闭前他家里来了多位亲戚,12口人挤住在一起,他和女儿不得不搬到外面另一套小书房里去住。如果他还要赶回老家去照料父母,那么女儿又该交给谁照看呢?

真是不易!在来汉之前,我感觉自己家里有各种困难,现在跟普玄相比,一下子感觉自己的那些困难简直都不叫个事儿。


亲者或余悲

2020年3月26日,农历三月三,星期四,武汉,雷阵雨转多云,抵汉第30天

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拟挽歌辞三首》写道: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

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

……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这些天,一直在吟诵陶渊明的《挽歌》。此中滋味,正与当下许许多多在疫情中失去亲人的人们的心情相对应。那些曾经欢声笑语,曾经载歌载舞,曾经海阔天空,曾经生龙活虎,曾经让我们亲近、依偎、热爱的亲友同胞,他们已乘鹤西游。留下的生者,或许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无法平复内心的伤痛,都无法重返寻常的生活轨道。

不曾留意,傍晚雨歇时到院子里溜达,水神客舍的水杉树竟然已褪尽褐黄色的旧衣,全都换上了翠绿的新装。一枚枚尖叶,犹如新生的生命,娇嫩可爱。是的,沉舟侧畔千帆过,枯木前头万树春,无论经历多少狂风暴雨,泥土里的生命总要破土而出,落尽败叶的树木总要再萌新芽,季节到来时,鲜花总是要绽放,果实总会结满枝头。这就是生命的伟大!这就是不屈的生命!

春花已开

晚上,姚总编带着编辑部曾主任来看望我们。说起今天是农历三月三,三月三,地皮菜煮鸡蛋。怪不得晚饭时酒店提供了新鲜的荠菜煮鸡蛋,我还纳闷晚餐怎么还有煮鸡蛋?那些裹着鸡蛋的青草究竟是什么?据说农历三月三荠菜煮鸡蛋的习俗,起源于湖南,说是吃了荠菜煮的鸡蛋,一年当中腰腿不疼、头不疼。地菜还具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利尿消肿之功效。而在我的老家福建是没有这一习俗的。

今日,得知将被安排返京,我牵挂的是其他三位作家如何返回。我请求延迟两天返京等等大家,回复是不可以,返京名单是中央批的,一个都不能少。赵局长说请我放心,他们一定会管的,正在抓紧安排。希望兄弟们亦能尽快顺利返家。


自古别离多惆怅 

2020年3月27日,星期五,武汉,中雨转小雨,抵汉第31天;北京,晴,冷 

一早起来去前台结账。住了整整30天,食宿费整好相当于我一个月的工资。我们住的还是快捷酒店,如果入住高档酒店,那么我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花的。由此想到那些滞留武汉的人确实是不堪重负。而在疫情期间,商超、餐馆不开门营业,他们每天的饮食只能是价格低廉的泡面。生活在大城市里,普通老百姓最不易。

湖北作协文坤斗书记和李修文主席专程来送行。大家一一合影,依依惜别。自古别离多惆怅。并肩战斗了一个多月的战友就要告别了!愿他日,兄弟们都身康体健,待来日,相见把手再言欢。

三位兄弟还要继续留守。这两天,春雷声声,春雷也“爆发”了,陆续交了多篇稿子,他说已连续五天没吃午饭,一气呵成,完成了13篇稿子。真不简单!我让他一定注意休息,不能太拼。看来,他是找到感觉停不下来了!

昨晚,我顺便和姚梅总编提及,提议春雷可以专门写一部铁人张定宇的报告文学。姚总马上接话:愿意抢沙发,出版条件优厚!

到武汉来的各位作家皆有收获,这是令人欣慰的事。希望大家真实客观地记录和书写这场灾难,尤其应当浓墨重彩地书写医护人员和普通人,浓墨重彩地书写武汉的医护人员和普通人,他们是这场艰苦卓绝战疫的中流砥柱,脊梁与中坚!


真正的英雄是人民 

2020年3月28日,星期六,北京,天气晴朗 

回到北京第一天。6点天就亮了,碧空万里,阳光明媚。

昨日中午在水神客舍吃过午饭,司机黄师傅把我和《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小谢送到光明万丽酒店,湖北省委宣传部在这里举行了一个简单的送行仪式。宣传部负责人对临行的记者表达感谢,称赞大家都是英雄,都是战士。

昨日我的责任编辑说:看了你写的文章,在我心目中你就是个英雄。

在返京列车上,列车员找我们每个人签名留念,由衷地说:你们都是英雄啊!

回首在武汉的一个多月,也有许多的朋友称赞我们四位赴汉采访创作的作家是英雄。

我不是英雄。

到武汉去,我只是去完成自己的一项工作。我对武汉的朋友说,我们只是路过,而你们是驻扎;我们是过客,而你们是住户。因此,谁是英雄一目了然。真正的英雄是人民,是千千万万在这场疫情防控斗争中作出牺牲和贡献的普通人。42000多名支援湖北和武汉的医护人员,他们是英雄,他们是战士,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从疫情萌芽开始,至今还坚守在战斗一线的湖北和武汉的十几万名医护人员,他们更是此次战疫的中流砥柱,他们更是英雄。

更多的英雄都是默默无闻的,他们可能终其一生也未能获得多么崇高的荣誉,甚至也没人夸赞他们是英雄,但是,在他们的内心却永远秉持着自己的那份良知、责任与担当,永远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使命和誓言。他们是无名英雄,他们是无名战士,他们的数量千千万万,无以计数。这些千千万万的无名英雄同样值得我们铭记与尊崇。

刻着警句的石头

在抗疫斗争中,武汉人和湖北人作出的牺牲是最大的。这一点我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够牢记。我也希望我们能够从这场壮烈的牺牲中汲取教训,深入反思,重建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重建社会道德和精神家园,让我们将来能够少走一些弯路,少付出一些代价。

进站时,收到了一张特殊的纪念车票。正面印着:贵宾号WHZ2020-03091,武汉站-凯旋号-美丽家乡,抗疫胜利日开。车票背面用红色字体印着:援鄂抗疫高铁纪念卡,您用无畏,书写诗篇,凯旋而归,感恩此程。

在进站口测温、安检,然后跟随人流往车站里走。大厅里准备了一排排的矿泉水和苹果,需要者可以自取。这有什么寓意呢?如果是苹果加柑橘,寓意是“一路平安”,那么苹果加矿泉水,寓意是“萍水相逢”吧!2020年春天,我们四位作家从北京、邯郸、长沙汇聚于武汉,相互守望互助一月有余,彼此都结下了特殊的情义。珍惜每一个与我们擦肩而过的人,每一个与我们同舟共济的人,更珍惜那些与我们并肩战斗、共渡难关的人,珍惜那些给与我们爱、希望、信心和力量的人。

距开车时间还有十分钟,有专门的车站引导员举着写有车厢号的牌子引领我们进站。找到13车厢,找了一个靠窗座位坐下,3分钟后列车开动,我的武汉之行即告结束。

在离汉前,宣传组同志通知我们上车后补票。车到了郑州还没人过来给我们补票。这时看到一名乘务员过来,我后面坐的女孩对她说要补票。我也赶紧说:我也要补票。乘务员马上用对讲机报告。过了一会儿,售票员来了,她对我们说:你们手里都有一张车站给的纪念票,凭这个就可以乘车,如果不是单位报销需要凭证,你们就不用买票。——敢情,就因为我们是从武汉战场返回的,铁路公司就都给我们免了票!这,是我从未享受过的一种优待!乘车买票,天经地义,而这一次,我们12-14车总共三个车厢一百多号人,居然都被免了票。

经过4小时19分钟的旅行,我们乘坐的G66次准时抵达北京西站。找到接站的房山区委宣传部的人,跟着从专门通道走出去,到最外侧的月台上,已有三辆中巴等候多时。因为大伙儿的行李都不少,虽然一辆车只坐十四五个人,仍然显得特别拥挤。车内用塑料布将司机室与车厢严密无缝地隔开,窗户也用透明胶粘住无法打开。小心防护确保万无一失,这是让人安心的。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行驶,三辆中巴鱼贯进入集中隔离点房山区天湖会议中心。每人把身份证号放在小桌上,人直接进房间。关上门,要求14天内不准出门。4月10日解除隔离后,我们就可以回家了。

晚上,接到宣传组同志通知,在我们中国作协赴汉采访创作小分队的工作汇报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指导组组长孙春兰批示:向战地记者、作家们致敬!

留汉的三位作家兄弟已确定于31日分别随同河北和湖南援鄂医疗队乘机或高铁返回。

祝愿战友们一路平安,此生珍重!

(李朝全)